"); //-->
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,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。绿色工厂和零碳工厂作为工业领域的两大关键实践,正带着企业向更加可持续、有效、环保的生产方式迈进。本文一起来探讨绿色工厂与零碳工厂的定义、特点,以及企业如何根据政策方向做好相关发展规划。
绿色工厂与零碳工厂:定义、特征及协同关系
1.绿色工厂
定义:绿色工厂是以“用地集约化、原料无害化、生产洁净化、废物资源化、能源低碳化”为基本原则的制造单元,旨在通过节能减排、循环经济、绿色管理等措施实现环境友好与资源有效利用。
核心特征:
采用节能设备(如光伏发电、智能控制系统);
推行资源循环利用(废水、废气回收);
使用环保原材料并建立绿色管理体系。
2.零碳工厂
定义:通过自主减排(如能源替代、工艺优化)、清洁能源应用及碳抵消措施,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工厂,覆盖范围1(直接排放)和范围2(间接能源排放),部分企业延伸至范围3(供应链排放)。
核心特征:
可再生能源占比高(如光伏覆盖≥50%);
应用碳捕集(CCUS)等负碳技术;
通过碳信用抵消剩余排放。
3.区别与联系
区别:绿色工厂侧重综合环保,零碳工厂聚焦碳排放准确管理;前者以国家标准(GB/T 36132)评价,后者依赖团体标准(如T/CECA-G 0171-2022)。
联系:绿色工厂是零碳工厂的基础,其节能措施为零碳目标提供支撑;两者均需通过ISO 14001(环境管理)、ISO 50001(能源管理)认证。
从绿色工厂到零碳工厂,企业怎么做?
1.从绿色到零碳的阶梯式升级
第一步:建设绿色工厂
基础要求:通过ISO 14001、ISO 50001认证,建立能源管理平台(如上海华峰铝业的“电碳数智大脑”)。
技术路径:采用光伏发电(如江苏久吾高科光伏覆盖53%能耗)、循环水处理技术。
第二步:迈向零碳工厂
能源替代: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0%以上,结合储能系统优化用能结构;
技术应用:引入碳捕集技术(如河北建滔燃煤烟气捕集项目);
碳抵消:购买绿电、CCER等碳信用,实现剩余排放中和。
2.关键策略与避坑指南
政策适配:
关注地方政策窗口期(如上海、合肥的申报批次),结合补贴优化回报;
利用碳交易市场收益(2024年全国碳市场额181亿元)。
技术布局:
优先实施快速减碳(能效提升贡献20%减排量),再推进减碳(光伏、氢能替代);
避免“漂绿”误区:完整核算范围1-3排放,减少依赖短期碳抵消。
管理协同:
建立跨部门减碳小组,纳入供应链管理(如格力智能工厂的绿色供应链审核);
参与零碳园区建设,共享基础设施(如园区级光伏、储能系统)。
安科瑞微电网能源管理平台助力零碳工厂
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企业微电网分布式电源、市政电源、储能系统、充电设施以及各类交直流负荷的运行状态实时监视、智能预测、动态调配,优化策略,诊断告警,可调度源荷有序互动、能源全景分析,满足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数字化、安全分析智能化、调整控制动态化、全景分析可视化的需求,完成不同策略下光储充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与经济运行,为用户降低能源成本,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。
3.1平台架构
3.2平台功能
系统总览
“源网荷储”等全量运行数据,存储展示、状态检测、运行告警。直观展示微电网系统电量、碳排、成本、设备运行等各类数据。实时呈现微电网电力数据流向和设备安全情况。
微电网运行监测
支持电站拓扑、光储充监控、环境监控、策略执行、收益结算、态势感知等。
功率预测
多源数据整合:基于气象数据、历史运行数据、电网数据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。
高精度预测模型: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学习并适应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,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优化调度
基于能耗优、成本低和碳排放少的经济优化调度;考虑电网供电力平滑与电压稳定的安全运行调度策略;需求侧响应电网互动策略。
碳排管理
对企业、部门、区域碳排进行监控;碳排统计、同环比分析;支持月、年碳排报表;生成碳盘查报告;
能源规划
基于负荷信息、设备信息、市场信息、地理信息等内容进行优化配置,提供经济的容量配置方案。
3.3相关硬件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